调查监测评价

  • 内蒙古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及分析

    黄丽丽;

    鸟类是生物多样性中重要的指标类群,鸟类资源调查可为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为全面了解内蒙古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纲种类、区系和数量,2022年6—8月和2023年1—9月,笔者在保护区内开展鸟纲动物资源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鸟类共有14目28科78种,其中雀形目(Passeriformes)物种数最多,有13科42种,分别占鸟类总科数、总种数的46.43%、53.85%;动物区系以广布型为主,有47种,占鸟类总种数的60.26%;地理分布型以古北型为主,有20种,占鸟类总种数的25.64%;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24种,濒危等级以无危数量最多,占鸟类总种数的80.77%。

    2025年04期 v.48;No.220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3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析云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分布现状

    张莺;刘金凤;余正才;毛凯东;饶昕;岳丽兴;

    为掌握云南省石漠化动态变化特征,科学评估治理成效,该研究基于第四次石漠化调查数据(2021年),采用遥感解译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云南省石漠化土地的空间分布和发生程度。结果表明:云南省石漠化土地面积2 128 475.70 hm~2,占岩溶土地面积的19.81%,石漠化程度以轻度和中度为主(88.90%);石漠化空间分布呈现东多西少格局,集中分布于滇东、滇东南和滇西的岩溶山地地貌区(93.48%),与水土流失严重区和经济滞后区高度重叠;石漠化发生率受土地利用类型影响显著,其他土地的石漠化发生率最高(81.25%),园地的石漠化发生率最低(11.78%);地质脆弱性叠加人类活动是石漠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有助于为西南岩溶区生态修复与石漠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04期 v.48;No.220 8-1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4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资源调查与现状分析

    道日那;高阳;白明顺;任苓;刘大伟;

    额尔古纳市位于大兴安岭西北麓、额尔古纳河东岸,是我国寒温带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分布区。为系统掌握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自然资源本底特征,提升湿地公园管理水平,本研究综合运用遥感影像判读、无人机航测和野外实地踏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进行资源调查。结果表明:该湿地公园以湿地生态系统为主导(占总面积85.09%),其次为草地(8.68%)、耕地(3.44%)、林地(2.79%)。其中,湿地以沼泽草地(41.80%)和森林沼泽(37.27%)为优势类型;林地中乔木林占绝对优势(95.81%);草地以天然牧草地(57.17%)为主;耕地几乎全部为旱地(99.25%)。湿地公园共记录动物资源299种,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分别占84.28%和15.72%,其中鸟纲(198种)为最大类群;种子植物449种,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分别占99.55%和0.45%。菊科(Asteraceae,35属70种)和禾本科(Gramineae,22属34种)构成植物区系优势科。研究结果不仅填补了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本底数据空白,更为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

    2025年04期 v.48;No.220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6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析和林格尔县国家级公益林分布及变化情况

    杨雪栋;卢婧文;段健;李晓波;李敏;刘丽艳;

    文章从地类、权属、起源、保护等级、林种、生态区位等方面分析了2022—2023年和林格尔县国家级公益林分布及变化情况,旨在为后续的国家级公益林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国家级公益林占林地、国土面积比例较大,保护等级全部为二级,且全部纳入天保工程区;地类以灌木林地为主,非国有、非天然林面积占比较大,防护林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生态区位以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为主。与前期监测结果相比,国家级公益林总面积略有减少,各方面数据均发生了一定变化,但变化幅度较小,变化原因是现地调查发现相关属性有误而进行核实修改导致地类相互转变,以及建设项目合法审批使用。

    2025年04期 v.48;No.220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西省归化植物新记录种——长叶车前

    李茂林;

    查清山西省草原有害生物本底状况对于加强有害生物管理和保障草原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作用。文章报道了外来植物长叶车前(Plantago lanceolata)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和晋城市城区的新分布记录,笔者通过观察长叶车前形态特征,分析其发现地生境,认为长叶车前可能通过人工草坪运输、交通工具等途径从周边省份传入山西省;通过查阅并统计长叶车前在国内地理分布点的经纬度和海拔信息,采用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其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域,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和用途,提出一定管理建议,以期为维护山西省林草生物安全提供一定借鉴。

    2025年04期 v.48;No.220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9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经营管理

  • 不同修枝和水肥处理对杨树生长的影响

    彭建东;李仁平;

    探究不同修枝强度与水肥管理措施对杨树人工林生长指标特性及大径材出材率的影响机制,为优化杨树培育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修枝和水肥两个独立试验体系:修枝试验设置3个梯度处理,分别为杨树保留枝下高8 m、保留枝下高6 m和不修枝;水肥试验设置3个处理组合,分别为林地内浇水施肥、单浇水和不处理,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通过连续2 a(2023—2024年)监测胸径、树高及蓄积量动态,采用DPS V17.10软件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修枝处理胸径、树高及单位面积蓄积量的年增加生长量无显著差异(P>0.05);水肥试验中,3种不同水肥处理对胸径生长量、材积生长量、单位面积蓄积生长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胸径、单位面积蓄积量以及大径材出材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交互分析表明,仅大径材出材率存在显著水肥×修枝互作效应(P<0.05)。研究证实水肥管理是调控杨树生长的关键因子,而修枝效应可能需长期观测;研究成果为杨树人工林精准培育提供了技术参数,对提升木材经济效益具有实践指导价值。

    2025年04期 v.48;No.220 29-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2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保油12号’滇山茶主要性状及栽培技术要点

    刘加理;杨晓霞;蒋华;罗存贞;杨德文;

    针对滇山茶(Camellia reticulata)良种资源匮乏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基于前期优树选择结果,通过采集优树枝条培育芽苗本砧无性系容器嫁接苗,建立50个无性系测定林,并依据相关标准对各无性系植株的植物学性状、种实经济性状、生长结果特性、物候期及抗病性等指标进行系统观测。成功选育出滇山茶新品种‘保油12号’,其主要特征为:树冠呈圆头形,幼树生长势中庸;与同期授权的‘保油10号’和‘保油11号’相比,特异性状明显,且无性系植株间性状一致性高、稳定性好;种实经济性状优良,果实呈椭球形,果油率达7.0%;生长结果特性突出,连续结果能力强,盛果期平均产油量达1 038.0 kg/hm~2;该品种为中早熟类型,抗炭疽病能力强。研究表明,‘保油12号’在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方面均表现良好,可作为油用型高级良种推广栽培。结合配套的高效栽培技术体系,该品种可实现产量与品质的协同提升。‘保油12号’的成功选育为滇山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优良种质支持和技术支撑,对提升滇山茶种植规模与产量、推动产业多元融合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4期 v.48;No.220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防灾减灾

  • 辽西北地区舞毒蛾防治策略

    刘森尧;吕金昊;

    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是我国重要的林业检疫性害虫,其幼虫具有寄主范围广、取食量大、扩散能力强等生物学特性。该害虫在辽宁省多地危害几十年,对森林生态系统和农林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生态价值和经济损失。为有效控制舞毒蛾的扩散蔓延、降低种群密度、减轻其对生态系统的危害,文章在归纳总结最新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研究结果表明,舞毒蛾幼虫通过攀爬上树取食植物叶片,导致寄主植物生长势衰弱甚至死亡;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自然扩散和人为运输两种方式。文章提出的综合防治方法如下:林区监测与营林防治,通过定期巡查、遥感和无人机监测、改善林分结构开展防治;物理防治,实施人工破卵、诱捕器诱杀和灯光诱杀;植物源农药防治,利用植物次生物质进行绿色防控;生物防治,通过天敌和微生物构建生物控制网络;遗传技术防治,通过栽植转基因抗虫植物,实现幼虫取食致死。文章系统阐述了舞毒蛾的形态特征、危害机制、传播途径,总结最新防治成果,并结合区域特点,为舞毒蛾的科学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案。

    2025年04期 v.48;No.220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9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林草产业

  • 2018—2022年我国林草产业结构省际差异分析

    刘庆博;宋莎;李冉;穆孜颉;

    为深入分析我国林草产业省际结构差异和竞争力,文章基于2018—2022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大兴安岭地区的林草产业数据,利用偏离份额模型分析了我国林草产业结构省际差异。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我国林草产业保持了快速发展趋势,全国林草产值增长1.44万亿元,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林草产值不断增长,但省际发展不平衡。其中:山西、内蒙古、安徽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林草产业展现出明显的产业优势和较强的竞争力,对全国林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其他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大兴安岭地区的林草产业竞争力相对较弱。为推动林草产业高质量均衡发展,建议各省份应结合林草资源禀赋,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新质生产力和林草产业的融合,促进林草产业跃升发展。

    2025年04期 v.48;No.220 46-5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0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巍山县滇黄精林下仿野生种植技术及产业发展对策探析

    吴永会;

    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作为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在中医药和健康产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随着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野生资源已难以满足产业需求。本研究基于野生滇黄精的生态学特性和立地条件,从种植地块选择、整地、种苗繁育、病虫害防治、种后管理、产业发展前景和风险防控等方面,系统总结了滇黄精林下仿野生种植管理技术,并提出产业发展对策,对促进林草产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2025年04期 v.48;No.220 51-5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0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研究与探讨

  • 不同带宽柠条灌木林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研究

    李响;郭月峰;祁伟;

    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作为干旱半干旱区生态修复的重要灌木树种,其配置模式对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乌克忽洞镇柠条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剖面取样法系统分析了3种配置带宽(3.0、2.5、1.5 m)下灌丛迎风侧与背风侧土壤养分(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5 m带宽处理在近灌丛基部(0~20 cm)和表层土壤(0~10 cm)表现出显著的养分富集效应;各处理背风侧土壤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高于迎风侧。柠条带宽通过根系分布与凋落物输入的调控作用,形成了“近端富集-中程衰减”的养分空间梯度,其中1.5 m配置带宽的局部富集效应显著。本研究表明,在短期生态修复工程中采用1.5 m带宽可有效优化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这对于提升柠条灌木林的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功能、改善土壤恢复效果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研究成果为干旱半干旱区人工灌木林的优化配置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2025年04期 v.48;No.220 55-6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1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杉木树高——胸径模型研究

    张雷;何成正;余昆隆;王利治;

    为构建高精度的杉木人工林树高-胸径预测模型,为森林资源精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贵州省国有扎佐林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49块标准样地3 795株杉木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7种树高-胸径基础模型,并通过引入优势木平均高和胸径构建广义模型,最后建立9个分位点(τ=0.1~0.9)的分位数回归模型,采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Logistic基础模型拟合效果最优(R~2=0.729 6,RMSE=1.836 3,MAE=1.470 3);引入优势木平均高和优势木平均胸径构建的广义模型可显著提升预测精度(R~2=0.763 8,RMSE=1.720 3,MAE=1.352 5);分位数回归模型中τ=0.4时拟合效果最优(R~2=0.775 4,RMSE=1.706 7,MAE=1.341 0)。研究表明,与非线性回归模型相比,基于分位数回归构建的杉木树高-胸径模型能更精确描述杉木树高与胸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为杉木人工林科学经营提供了新的建模方法,但模型普适性需通过扩大研究范围进一步验证。

    2025年04期 v.48;No.220 63-6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白彦沟不同植被类型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及土壤因子特征分析

    武永智;朱万荣;郝建升;吴振廷;黄卫丽;赵丽;胡志键;洪光宇;

    为掌握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和植物资源现状,提升植物资源保护和管理水平,本研究以杜松(Juniperus rigida)天然林、山榆(Ulmus macrocarpa)天然林、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天然灌木林及天然草地为对象,通过实地踏查和样方调查,系统分析不同植被类型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及土壤因子特征,并探究影响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水平的主要土壤因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共记录草本植物66种,隶属于20科61属,其中以菊科(Asteraceae)和禾本科(Gramineae)植物为主。植物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杜松天然林的Patrick相对物种丰富度指数(2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2.85)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0.87)均最高,且物种分布均匀;而山榆天然林与天然草地的多样性水平最低。Pielou均匀度指数表明,杜松天然林(0.74)和天然灌木林(0.71)的草本层植被分布均匀度较高,山榆天然林(0.55)和天然草地(0.52)则较低。土壤养分特征分析显示,各植被类型土壤均呈碱性(pH>7.9),且土壤养分随土层加深呈递减趋势,其中杜松天然林与天然灌木林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较高,油松人工林土壤养分最低。灰色关联度分析显示,Patrick相对物种丰富度指数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响应最敏感,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因子的关联性相对较弱。研究揭示了干旱半干旱区不同植被类型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耦合机制,为区域生态恢复与资源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5年04期 v.48;No.220 6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9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蛮汉山典型森林植被枯落物层和土壤层蓄水特征研究

    白连胜;杨淑兰;王云霓;宁静;桑昊;

    为探析蛮汉山森林植被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蓄水特征,本研究以4种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分蓄水特征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森林植被枯落物层蓄水深表现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2.42 mm)>白桦天然次生林(1.76 mm)>油松人工林(0.42 mm),土壤层蓄水深表现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525.28 mm)>油松人工林(511.70 mm)>白桦天然次生林(489.12 mm)>柠条灌木林(410.43 mm),林地总蓄水深表现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527.70 mm)>油松人工林(512.12 mm)>白桦天然次生林(490.88 mm)>柠条灌木林(410.43 mm)。研究发现,林地涵养水源功能以土壤层蓄水能力为主,且乔木林的土壤层蓄水能力优于灌木林。

    2025年04期 v.48;No.220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5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河西走廊中部地区6个观赏海棠品种光合特性研究

    周德峰;张鹏举;张志斌;曹小东;韩多红;

    为探究河西走廊中部地区观赏海棠品种的光合特性差异,本研究对6个海棠品种进行光合指标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6个观赏海棠品种的光合有效辐射、大气压力和大气温度的日变化均呈早晚低、中午高的趋势;‘红宝石’和‘王族’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红叶’、‘牡丹’、‘鸡心果’和‘大叶北美’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红宝石’和‘鸡心果’的日均水分利用效率较低‘,红叶’、‘王族’和‘大叶北美’的日均水分利用效率较高;6个观赏海棠品种的净光合速率与胞间CO_2浓度均存在负相关性,与蒸腾速率、光合有效辐射均存在正相关性。综合比较发现‘,王族’的光适应性最好,可在河西走廊中部地区推广栽植,该研究结论对当地的海棠引种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2025年04期 v.48;No.220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7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消毒条件对差不嘎蒿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

    苏敦;布仁巴亚尔·卡努尔;铁龙;鲍玉光;娜木韩;特布沁;

    为了研究不同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对差不嘎蒿种子发芽的影响,本研究以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种子为研究材料,采用培养皿纸床发芽法,通过L_9(3~3)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三种消毒剂(KMnO_4、NaClO、H_2O_2)的浓度、浸泡时间、温度对差不嘎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霉变率的影响,从而筛选出差不嘎蒿种子消毒的最佳方法,为差不嘎蒿种子萌发和人工繁育等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发芽率与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综合考虑采用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进行后续分析。在以NaClO为消毒剂的处理组中,理论最佳萌发条件为7.50%NaClO+浸泡20 min+20℃,以该条件进行萌发试验后,所得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分别为91.00%、32.29、152.00;在以KMnO_4为消毒剂的处理组中,理论上最佳萌发条件为1.00%KMnO_4+浸泡20 min+20℃,该组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分别为96.00%、42.45、206.72;在以H_2O_2为消毒剂的处理组中,理论上最佳萌发条件为20.00%H_2O_2+浸泡10 min+20℃,该组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分别为69.00%、15.32、56.71。正交试验的实际最优萌发条件为10.00%NaClO+浸泡20 min+20℃,该组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分别为97.33%、40.31、149.97。经过综合比较后确定,1.00%KMnO_4+浸泡20 min+20℃为差不嘎蒿消毒的最优组合。

    2025年04期 v.48;No.220 8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8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析内蒙古自治区防沙治沙工作现状与对策

    韩芳;闫淑英;赵婧;李宁;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地域横跨“三北”地区,是我国生态功能最完整、生态系统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同时也是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省区之一。加强防沙治沙工作对于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基于内蒙古防沙治沙现状的系统分析,深入剖析当前治理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符合区域生态特征的差异化治理策略,旨在为提升荒漠化防治效能、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2025年04期 v.48;No.220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4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生态综合治理策略探析——以乌兰察布片区为例

    苏迟文;牛美玲;金牧兰;李丹;

    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乌兰察布片区地处我国“三北”工程重点治理区——阴山中西段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区,区域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文章针对该区域生态综合治理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实施全方位系统治理的相关措施,旨在将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乌兰察布片区打造成布局合理、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生态防护体系。

    2025年04期 v.48;No.220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2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投稿须知

    <正>《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是内蒙古白治区林草调查行业国际、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是集研究性、实用性、知识性为一体的学术型期刊。主要栏目:生态保护恢复、调查监测评价、经营管理、森林培育、规划设计、防沙治沙、白然保护地、牛物多样性、景观绿化、种质资源、防灾减灾、3S技术、林草技术推广、林草产业、研究与探讨、特色专题类(政策解读、林草碳汇、湿地保护修复、“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等)。来稿要求:1.题目。中英文对照,要求简练精要、高度概括;一般不超出20个字,勿用标点符号。2.作者信息。中英文对照,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份、籍贯、职称、研究方向、单位名称、所在省(市)、邮编。通讯作者用星号标注,并提供邮箱地址。基金项目资助需提供项目类型(来源)、项日名称、项日编号,多个项日之间以分号隔开。

    2025年04期 v.48;No.220 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